
评论是新闻写作的范畴之一,它不仅叙述新闻事实,更要透过新闻事实阐释清晰的观点。
所谓观点,就是思想立意,体现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,要向读者和受众传递什么。观点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、清晰的思维脉络、显著的导向性。
观点是构成一篇评论的核心,正所谓“无观点不评论”。
在思想活跃、视角多元的当下,观点可能各种各样。什么是“好”的观点?什么是负责任的媒体人应当书写的内容?什么是主流媒体应向社会传递的正确价值观?
秉承守正笃实,传递正气正能,引导向上向善,必不可少。
观点应立足于讴歌伟大时代
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,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、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。评论员应讴歌伟大时代,唱响主旋律,赓续奋进力量,激发砥砺前行。
比如,《以奋斗与担当写下青春诗行》(《人民日报》 2019年5月13日),就是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为题,倡导广大青年“当此船到中流浪更急、人到半山路更陡之际”,应当“担当起自己的责任,才能不负‘天将降大任于斯人’的时代使命,不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。”
评论强调时代呼唤担当、复兴有赖于奋斗,给人以深深的力量感和使命感,激励广大青年不负历史和民族重托,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、更属于国家的精彩篇章。
此类观点立意适用于五一劳动节、五四青年节、十一国庆节等,回顾历史,展望未来,踔厉奋发,笃行不怠。
观点要着眼于凝心聚力
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。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,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。评论观点更要紧紧围绕在党的领导下,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,让广大群众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。
结合实例,新冠疫情发生以来,党和政府始终坚持“人民至上,生命至上”。同时,战“疫”更要紧紧依靠广大群众,需要凝心聚力、众志成城。具体到评论写作中,《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——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重要讲话》(新华社 2020年9月8日),新华社评论员指出,“长城内外、大江南北,14亿中国人民同呼吸、共命运,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。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,全国人民心手相牵,亿万颗心同频共振,就没有过不去的坎。”
上述观点具有强大感召力。在我们仍处于与新冠疫情较量的今天,具有深刻现实意义。
此外,在面对各种攻坚克难时,党和政府“以人民为中心”,广大群众凝心聚力,都将迸发出强大的民族伟力,使我们在披荆斩棘中具有充足的信心和底气。
观点当致力于激浊扬清
新闻和评论宣传要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,但对于少数不良现象或作风,也要像“啄木鸟啄虫”,激浊扬清。
《把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》(《光明日报》2019年3月13日 )一文中,光明日报评论员指出,“在全国上下勠力同心,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,我们对少数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形式主义决不能掉以轻心。”“纠正‘四风’构成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。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。”评论还写道“对基层干部,我们要高度重视,真挚关心,让他们在事业上有干劲有奔头,在生活上受帮助被爱护。”
既不回避少数干部存在形式主义作风问题,又指出应当重视关心广大基层干部,这样的观点是理性的,也具有建设性。
评论同样肩负着舆论监督的使命。客观严谨、恪守尺度、去芜存菁,这样的“笔力”需要评论员不断锤炼。
文无定式,评论观点“不拘一格”。上述观点维度或可“抛砖引玉”,希望给参与“好评中国”网络评论大赛的作者一些启示。严谨、理性是评论者应当恪守的职业素养,讴歌伟大时代、着眼凝心聚力、致力激浊扬清更是新闻工作者的己任。
责编:邹越
来源:红网
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始举行
图文丨尹朝晖调研乡村振兴工作
图文丨尹朝晖开展校园食品安全“两个责任”包保督导
图文丨夏胜利开展校园食品安全“两个责任” 包保督导工作
图文丨夏胜利调研有效衔接工作
图文丨夏胜利主持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全年工作目标推进落实、有效衔接、居民自建房建设管理、财政等工作
尹朝晖慰问国庆中秋假期一线工作人员
图文丨炎陵县召开九龙通用机场项目建设调度会
下载APP
分享到